前言
他们家族资产几十亿美元,控制着泰国的电信传媒命脉,农村老百姓把他们当救星。可诡异的是,这么有钱有人脉的钦那瓦家族,却在总理宝座上从来坐不稳。
39岁的佩通坦选在自己生日这天走进宪法法院,就像走向一场早就写好剧本的审判。一年后的同一天,她步了父亲和姑姑的后尘,灰溜溜地离开总理府。
有钱有人脉为啥还斗不过?这场看似公正的政治博弈,幕后到底是谁在操盘?
编辑:77
钱权游戏,为何总是钱败给权?
说起钦那瓦家族的发迹史,那真是一部华人移民逆袭传奇。
他信的祖父丘阿昌从中国移居清迈后,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,从泰丝贸易起家,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络。
当年连泰国王室都找他们定制服装,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了不得的荣耀。1938年改泰姓为"钦那瓦",意思是"循规蹈矩做好事",标志着这个移民家族正式走向了本土化。
到了他信这一代,更是抓住了泰国电信业爆发的历史机遇。
1982年创办的钦那瓦电脑服务公司,赶上泰国政府大力扶持通讯行业的东风。
短短几年间就成功上市,主导了泰国的电视卫星天线和移动通信行业。
等小女儿佩通坦出生时,他信已经凭借电信产业积攒下10多亿美元资产,几乎垄断了泰国的电视卫星天线和移动电话行业,缔造起富可敌国的钦那瓦集团。
按常理说,有钱有人脉,在政治上应该如鱼得水。
可现实却给了这个家族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他信2001年上台,2006年就被军事政变推翻,流亡海外至今。
妹夫颂猜2008年当总理,不到3个月就被宪法法院以"兼职烹饪节目违宪"的理由赶下台。
妹妹英拉2011年上台,2014年又被宪法法院以"滥用职权"免职,同样流亡海外。
现在轮到女儿佩通坦,2024年8月上台,2025年8月就因为一通电话被解职。
四代人,四次上台,四次下台,这不是巧合,这是宿命。
看看亚洲其他政治家族,新加坡李家三代执政,马来西亚马哈蒂尔家族影响力延续几十年。
同样是政治世袭,为什么钦那瓦家族就是坐不稳江山?
一道裂缝撕开的泰国,80%与20%的战争
要理解钦那瓦家族的政治命运,得先看懂泰国社会的深度撕裂。
这种撕裂不是简单的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,而是两种发展模式的根本冲突。
数据很说明问题:占人口80%的农民工人,只掌握泰国20%的财富。
而占人口20%的城市精英,却控制着80%的社会财富。
这种悬殊的财富分配,直接催生了泰国政坛最著名的红黄对决。
红衫军主要是草根群众,包括农民和工人,他们把他信的惠民政策看做救命稻草。
30泰铢全民医疗计划,相当于6元人民币就能享受大部分医疗服务,彻底改变了泰国贫民的就医困境。
还有稻米补贴、低息贷款,直接向贫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他信执政期间,一多半的公开行程都在田间地头,妹妹英拉也时常跟着穿筒裙赤脚帮农民晒谷。
这种接地气的作风,让钦那瓦家族直接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民心。
但黄衫军就完全不同了,主要是城市中产、商业精英、保皇派。
他们掌握着泰国80%的财富,自然不希望看到财富被重新分配。
在黄衫军眼里,他信的政策就是民粹主义,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。
更要命的是,这种撕裂还体现在司法体系上。
宪法法院9名法官中,有7名是在军方背景的保守派政府时期被任命的。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者纳蓬直言不讳:宪法法院的裁决可能偏向维护保守派利益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,自2008年以来,已有四位他信阵营的领导人被宪法法院赶下台。
相比之下,军方政变上台的巴育却能稳稳当当执政多年。
这不是司法独立,这是司法政治化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,泰国的政治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。
2024年GDP增长率只有2.1%,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,外资流失高达15%。
制衡变成制乱,谁设计了这个政治迷魂阵?
泰国政治动荡的根源,其实是一个权力制衡过度设计的问题。
表面上看,泰国有国王、军方、政府、议会、司法等多重权力中心,相互制约。
但实际运作中,这种制衡变成了永无止境的权力博弈。
先说国王的地位,虽然是虚君立宪,但《冒犯君主法》最高可判15年监禁。
这让国王拥有了不可挑战的权威,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触碰。
军方以国王的盾牌自居,通过暴力机器维护王室的神圣性,形成了利益捆绑。
泰国王室占股泰国水泥集团30%,每年能分红巨额利润。
军方则掌控国防预算分配权,控股企业覆盖电信、银行、房地产,富可敌国。
更精巧的是军方对自身权力的控制机制。
看看泰国陆军司令的任职时间就知道了,从1978年到现在,平均任期只有3年左右。
这不是偶然,而是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。
任职时间短了,对军队的控制力就没那么大,发动政变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。
这种设计的逻辑很简单:防止任何一个人或集团拥有过大的权力。
但问题是,过度的制衡导致了决策瘫痪。
钦那瓦家族有经济实力、有民心、有组织力,但缺乏制度保护。
泰王有地位、有军方支持、有司法背书,但不能直接执政。
军方有武力、有经济利益,但需要合法性包装。
三方互相制约,谁也吃不掉谁,结果就是持续的政治动荡。
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指出,这种家族政治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冲突,是亚洲政治现代化的普遍问题。
韩国的朴槿惠、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、斯里兰卡的拉贾帕克萨家族,都面临过类似的政治清洗。
但泰国的特殊之处在于,这种清洗是制度化的、周期性的。
不是偶发的政治危机,而是权力结构设计的必然结果。
历史上,泰国国王已经换了好几个家族,现在的曼谷王朝也是通过政变建立的。
昭披耶-却克里原本是前国王达信的部将,1782年杀死达信自立为王,史称拉玛一世。
这种历史经验让现在的王室对国内大家族既用又防,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王室地位。
洪森一通电话,如何精准引爆政治炸弹?
佩通坦的下台,表面上是因为一通私人电话,实际上是国际博弈的精准打击。
2025年6月18日,柬埔寨方面流出一段佩通坦和洪森的通话录音。
通话中,佩通坦称呼洪森为"叔叔",批评泰国军方将领制造边境对立。
这通电话的背景是泰柬边境冲突,一名柬埔寨士兵丧生,两国关系陷入紧张。
按说,总理私下联系邻国领导人缓解局势,本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。
但洪森这个老狐狸却反手公开了录音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要知道,洪森在柬埔寨执政了38年,对东南亚政治的把握炉火纯青。
他和他信相识超过30年,两个家族往来密切,深知泰国国内的政治格局。
公开这段录音的时机选择,简直是教科书级的政治操作。
首先,泰柬边境冲突刚刚发生,泰国军方正处于舆论高点。
这时候曝光总理批评军方的录音,等于是在军方的伤口上撒盐。
其次,称呼"叔叔"这个细节,在泰国保守派眼里就是有失国格的表现。
泰国作为东南亚传统大国,怎么能容忍总理对邻国领导人如此亲昵?
再次,私下联系邻国领导人绕过外交部,在程序上确实有瑕疵。
这给了宪法法院以"违反道德标准"为由解职佩通坦的法理依据。
录音一出,泰国国内政治反应迅速。
6月28日,数千名黄衫军在曼谷游行示威,要求佩通坦辞职。
这是2023年为泰党上台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。
随后,36名参议员向宪法法院提起调查申请,启动了解职程序。
整个过程环环相扣,时机把握精准,简直像是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。
洪森为什么要这么做?
一方面,柬埔寨国内也有压力,需要转移矛盾。
另一方面,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地缘政治竞争越来越激烈。
泰国作为东南亚的关键节点,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地区平衡。
制造泰国政治动荡,对某些国际力量来说可能是有利的。
国际关系委员会的最新报告预测,泰国政治动荡将持续3-5年,影响地区稳定。
世界银行也警告,持续的政治不确定性将严重拖累泰国经济复苏。
更严重的是,这种政治模式可能在东南亚扩散。
当民主程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,当外国势力可以精准干预内政时,政治稳定就成了奢侈品。
结语
说到底,泰国这场政治大戏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困境:西方制度的水土不服,传统权威与现代民主的激烈碰撞。
这种三方互掐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打破,政治不稳定可能会成为泰国的"标配"。而这种模式,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能找到影子。
你觉得钦那瓦家族还会卷土重来吗?或者说,泰国政治真的需要这种"动荡平衡"?
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